《浙江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第19条:“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触摸;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告诉父母。”《浙江省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与异往得体大方,受他人不良碰触懂得说不,会。”(9月20日大洋网)
在过去,这些打“×”的地方,现在也挑明了说,不再羞答答的了。新学期开始,浙江省教育厅正式发布《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中小学生有了新的行为准则。
这是教育的一大进步,也折射了文明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多年来,对中小学生的性教育,特别是隐私,总是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三缄其口,讳莫如深,认为纯粹是家庭的事,一味地停留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境地,谁谈性,谁就不正经似的。
在中小学生的隐私上,教育部门习惯保持着“安全距离”,而家庭教育对此同样保持着“安全距离”。在这种语境下,中小学生的隐私变成了“望天收”。面对成长的烦恼,中小学生不问老师,不求爹娘,全靠自学,但自学未必成才,导致少数中小学生对自己的隐私部位疏于、耻于,因而成了一些的对象。
同样在浙江,近日,有网友网上发帖称:“萧山公交车上有猥琐男出没!对女生又贴又蹭,还跟着下车!”。根据网友的描述,发生在737公交车上的这一幕,被蹭的女生大概读初中的年纪。这一女生偶遇猥琐男,在当时的中,一定不知所措,恐惧万分。她不知道自己用什么最好的方式对猥琐男作出回应,甚至更不知道在猥琐男跟随的情况下,到底存在着多大的安全风险。
羞答答的话题,需要人文的关怀,需要的回归,需要科普的光照,需要安全的。当《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发布实行后,学校辅之以适当的思想教育、生理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增强中小学生意识,懂得和学会方式,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善莫大焉!(文/范丰)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