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在就业市场上正着“冷遇”。据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80后、90后留学回国人员中,44.8%的人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海归认为月工资远低于自身期望;另外,专业不对口现象在海归群体中同样明显。
网民“韩金惠”:“海归”失落,折射出当前的人才评价机制不再盲目崇尚学历,而是更看重求职者的实际能力,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
@日报:“海归”收入偏低并非坏事。其一,可以让包括海归在内的求职者能对自身条件和就业市场有一个更为客观的判断;其二,能让更多的家长和学子对高烧不退的出国热进行冷思考;其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外“野鸡大学”泛滥的问题。
网民“毛建国”:对海归既不能“捧杀”,也不能“棒杀”。今日之中国,依然需要大量出国留学人员,只要其留学选择是的,就应该得到尊重。
网民“丁慎毅”:进入一个待遇期望值低的岗位,不预示将来不会有高于期望值的收获。职场上,“海归”、名校,或者任何其他,只能锦上添花,真才实学、个人能力才是职场上的决定性的因素。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