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医学上也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于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约3/4的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一般在出生30个月以内发病,但也有个别在3岁以后发病者。迄今为止,自闭症的病因尚未明确。
有人这样描述自闭症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能看到东西却视而不见,能听到声音却充耳不闻,能与人交流却闭口不言,他们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美国,自闭症儿童被称为“雨人”;在则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自2008年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起,这种被称作“癌症”的疾病开始逐渐被人了解,但逐年增加的发病率让每年的这个日子都会显得更加沉重。据相关数据估计,全球有3500万人患有自闭症,我国的自闭症患儿也已超过百万。
尽管当前对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症状已被业界达成共识。在第11个世界自闭症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关注这群特殊的孩子。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有150万自闭症患儿,且这一数字仍以每年10%~17%的速度递增,但一些调查却发现90%左右的人从未听说过自闭症,或者仅认为自闭症只是一种不喜欢表达感情、不愿与人交流的轻微心理疾病,甚至认为是性格内向。加上我国对自闭症的认识比国外晚了几十年。所以,在大部分国人看来,本病仍然是个罕见病。
对此,专家介绍说,“大多数家长发现孩子智力、语言发育落后前来就诊时,表示从未听说过自闭症,对自闭症也没有了解。”
在农村地区,人们对自闭症更是陌生,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年轻的父母亲就会将孩子留给老人照看,而农村老人照顾这些留守儿童时,往往仅注重吃得饱、穿得暖,却很少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和关注孩子兴趣爱好,而当孩子表现出不与人交流、语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重复等早期症状时,家长认为孩子可能内向,并未想到孩子很可能得了自闭症。自闭症在农村要比想象的严重的多,还存在大量的未被诊断的患儿,即使去医院诊断,医生告诉家长孩子得了自闭症,很多家长也仅认为是孩子的性格问题,更不会重视具有早期症状的自闭症患儿,也不会积极主动地采取专业的干预措施。
儿童自闭症发病始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前起病,典型自闭症诊断并不困难,但目前我国自闭症误诊率较高,除了家长对此病认识不到位外,部分医护人员对自闭症也缺乏足够认识。
其实,早期识别自闭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不困难,医生应该教育家长对孩子的一些“异常”反应给予关注,并及时作出相关检查。一般3个月的患儿就可以对产生反应,但自闭症患儿对的反应较弱,目光对视也较少;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各方面能力相应增长,但自闭症患儿显得较为被动。
“自闭症主要有三大核心症状:语言发育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异常行为。比如问他‘你吃饭了吗?’,他会重复说‘你吃饭了吗?’自闭症患儿不能够理解所说内容的意义,无法建立交流性语言。他们还会有一些重复刻板行为,比如日复一日地按一定顺序排列物品,或者每天出去都要走一条特定的,一旦发生变化,就会哭闹或发脾气。每个自闭症儿童的症状不尽相同,但是以上3大核心症状在自闭症孩子身上基本都存在。”专家介绍说。
4.2日世界自闭症日,让我们用爱守护这群来自“星星的孩子”。传递并为广大群众普及自闭症相关知识,做到早期发现自闭症儿童,让更多家长了解自闭症,能早期发现问题,知道越早诊断,越利于康复。
网友评论 ()条 查看